第(2/3)页 “我龙牙军跑一趟岭南,他冯盎怎么也得出军费,回来时给了一箱子这东西,品质不错。我想着这么好的翡翠,怎么也该有诸位一份,不论是雕成玉佩,还是装饰簪子送给内人,都是好东西。” 李世民看冷锋拿出来的是翡翠,就放下了心。 上次满朝都有琉璃笏板,他可是眼热了,这次他并不会眼热,因为冯盎给冷锋的一箱子翡翠里那块最大的现在就在他的宝库里。 房玄龄站起来,走到冷锋身边接过那块翡翠,掂了掂,又在自己的金鱼袋上划了一下,才肯定地说:“是翡翠,不是琉璃!” 是翡翠的话,这“罚款”就够了,房玄龄让那两个宦官把翡翠抬出去,到时候下了朝,再每人拿一份就是了。 “熩国公既然这么大方,那迟到的事儿就算了,陛下,您看?” 李世民笑了笑:“那就这样吧,继续论事。” 解决了迟到问题的冷锋原本想坐到尉迟恭旁边,结果尉迟恭不让坐,前边的李靖也不让坐,一直把他推到了最前面的李孝恭身边。 武将这边的举动瞒不过老而成精的房玄龄,也瞒不过老狐狸长孙无忌,俩人眸光微动,开始暗自思考武将们这番举措的含义。 此时朝堂上正在讨论李世民提出的“扩张科举制度”的政策。 其实科举制度在汉朝时就有了雏形,在隋文帝大业元年始创,只是规模实在是不能和举荐比。 李世民打算削弱五姓七望对朝堂的影响,就必须要扩张科举制度。从目前来说,科举制度是有利于大唐的。 魏晋以来,采用九品中正制,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。权贵子弟无论优劣与否,都可以做官。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,只能混个县令、主簿一类小官,却不能达到刺史的等级,更不要说到中央担任高官了。 为改变这种弊端,隋文帝开始用科举考试在民间选举人才。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,考核应试者对时事的看法,借这个选拔有真正见识的人才。 这样一来,就能让寒门士子有一展抱负的机会,减少朝堂里“关系户”带来的不良影响。 可是,科举制度同样也有弊端,就是导致官场腐-败。科举制度随着时间的推进,政治化的科举制度就会产生,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又会造成师门关系的盛行。 第(2/3)页